一、学院构建的多层次学业指导工作体系有哪些内容?
1. 完善组织机构:成立以书记院长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专任教师、学生骨干“五位一体”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。
2.专业思想引导:开展新生入学教育、名师名家讲座、考研就业经验分享、优秀校友宣讲交流等活动。
3.立体化学业咨询:依托专业教师队伍,组建学业咨询指导团队提供规划指导(团队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、专业课教师、教学办与学工办人员组成);依托学生会朋辈群体优势,开展“学霸领航”、“同心护学”传帮带学习互助活动。
4.制度化学风建设:制定《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(智慧康养护理行业学院)学风建设方案》等相关制度,落实“四级考勤”巡课制度,常态化开展晨读、四六级打卡等活动。
5.精准化学业预警:实施两级预警(A级谈话、B级家校联动),协同育人共促学业进步。
二、学校、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哪些举措?
1.课程支持:学校开设《创新创业基础》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》等课程两门课程共计56学时,含理论学习38学时、实践教育18学时,共3学分。
2.政策支持:学校制定《河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。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,加强组织领导,制定《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办法》,落实创新创业激励机制,在评优评先和奖励性绩效方面给予支持。
3.实践平台: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,设有众创空间和项目孵化基地,配备先进设备和专业指导,支持学生创意转化,参与比赛,展现创新风采。学院坚持实训室开放制度,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场所,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开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。
4.竞赛支持:学院以“第二课堂”为抓手,定期举办“创新创业大讲堂”等培训活动,选拔优秀学生成立“学术科技创新先锋队”,每年定期组织“挑战杯”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”等赛事,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
三、各类大赛的比赛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?
创新创业各类比赛时间各不相同,以下是一些常见赛事的时间安排:
1.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原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):校赛一般在每年4月-6月,省赛在6月-8月,国赛在10月-11月。
2.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(小挑):偶数年举办,校赛通常在3月-4月,省赛在5月-6月。
3.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(大挑):奇数年举办,校赛多在3月-4月,省赛在5月-6月。
各类比赛院赛的时间通常以学校发的具体通知为准,一般会比校赛提前1-2月。
4.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:学校一般在5月份启动申报工作,6月份进行评审立项,确定校级项目并进行省级项目推荐。
四、学院如何组织创新创业大赛?
1、前期筹备与动员
发布大赛通知、开展宣讲与培训
2、学生组队与报名
鼓励学生跨专业、跨年级组建团队,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确定参赛项目。由学生会学习部统一收集报名信息及项目计划书,进行初步筛选,确保符合参赛基本要求。
3、院赛答辩与评审
组织现场答辩,要求各团队通过PPT展示项目核心内容,邀请院内专业教师及校外行业专家担任评委,进行打分和点评。
4、推荐校赛与重点指导
从院赛优秀项目中筛选出潜力突出的作品,推荐参加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大赛。针对重点项目,进行一对一指导。
五、学校/学院是如何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性的?
1、明确激励政策,降低参与顾虑
学分与评优挂钩
2、提供全方位支持,提升参赛底气
针对性培训指导、为每个参赛团队配备名专业指导老师,全程协助优化项目方案;资源倾斜保障: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,设有众创空间和项目孵化基地,配备先进设备和专业指导,学院坚持实训室开放制度,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场所。
3、营造浓厚氛围,激发参与热情
通过“创新创业大讲堂”等形式,邀请本院获奖学生分享心路历程,用“身边人、身边事”增强说服力,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赛价值。
六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时是如何联系指导老师的?
1.自主联系
2.通过学长学姐引荐
3.学院推荐:辅导员老师会帮助参赛同学推荐有意愿指导赛事的老师,学生可根据项目匹配度进行联系。
七、学院创新创业比赛的成效如何?
近年来,创新创业工作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、省级荣誉38项。其中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、省级14项;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奖项14项(一等奖6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7项);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奖项10项(特等奖1项、银奖3项、铜奖6项);第七届(2024)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康养类别赛获优胜奖1项、河南省首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,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。
八、参加创新创业等赛事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?
1、提升综合能力
提高实践能力、提升核心技能、提高抗压能力
2、积累资源与机会
人脉资源、升学与就业优势
3、拓展视野与认知
了解行业动态、培养创新思维、明确发展方向